|
大家在暑假中,有没有继续静坐的日课呢?苏东坡在诗中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虽然已是立秋,但末伏的“秋老虎”依然带给我们非凡的热度。长夏漫漫,我们总想着用各种方式来消夏,但更好的方式,或许是从心入手,生出清凉。此间的关键,其实是减少作为,而静坐,恰是关于“不做”的法门。
在暄桐五阶《静定的滋养》课堂上,林曦老师时常回答桐学们关于静坐的问题,在老师耐心的解答中,大家也观照着自己忍不住想要做点什么、抓取什么的惯性与习气。减少评判与干涉,只是觉知,让身心归位,放松下来,其实一切都刚刚好。
今天,便将其中的一些Q&A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愿能够有所助益。其实对于静坐练习,最开始不妨少量多次,不必一味追求时间的长度,正如同在写字中,无关字的大小,关键是精度。愿我们都能从静坐的“不做”中,获得更多的安定与智慧。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有时会为了安宁的感觉主动去静坐,后来会提醒自己不要滋生这种贪念,结果轻快的感觉就消失了,呼吸也不顺畅了,请问这样是正确的吗?
林曦老师:桐学,为什么要想这么多呢 所谓不取也不舍,不要贪着一个快乐的感觉,但是同时你也不用舍弃它。我们总是想用头脑做太多事,而不愿意当一个安静的观众。静坐是什么都不做的艺术,你坐在那里,让你的心回到心的位置,安安稳稳地坐好观察,身体有它的智慧,会自己去运作。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静坐的时候只需要关注呼吸,气息平稳之后可以将日常的一些问题在脑子里用评判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吗?觉知和评判的区别是什么呢?
林曦老师:觉知就是看着,就像看电影的时候,你不会因为电影里面的打斗,就冲到银幕上参与进去。评判是你看到这样的画面,就开始想这个人的行为如何如何,这样想的时候,下面的情节也没法好好看。你的心越活跃,想要作为更多,效率越低。所以不要去分别,只是观察,你的感受会自己跳出来,而不是你把它想出来。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每天都坚持静坐,时间充沛的情况下,把老师静坐前的动作全部做一遍,就会觉得静坐时腿脚很轻松,但是如果时间不够,上来就静坐,就会觉得腿脚不灵活,盘腿很疼。
林曦老师:这是正常的现象。就像瑜伽的体式最后都结束在静坐的动作,因为所有的体式都是为静坐那一刻做准备。前面的动作是让你的整个气血能够通畅起来,是一个热身。我们现代人学习静坐会忽略身体,但身心其实是一体。那么身心如果是一体的话,你就要从身体先开始。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静坐的时候,发现自己吸气很长,呼气很短,然后就有一个念头,想让自己尽量呼气和吸气等长,这样是正确的吗?
林曦老师:其实,只要真正足够放松下来,让意识不参与控制身体,大多数正常人在安静到十五分钟后,整个呼吸都会均衡地慢下来。但是我们往往忍不住想做点什么,我们控制的愿望太強了,其实是多余的,也是消耗。建议大家,真正当一名旁观者,不去参与控制身体的运作,相信身体的智慧。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请问老师,为什么静坐一关注到呼吸,反而觉得呼吸不自然了?
林曦老师:这说明你在关注的时候用力了。比如在我面前有一瓶墨汁,在我没有关注到它的时候,这个墨汁瓶会发生变化吗?不会,你只是看到了它。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就像看墨汁瓶一样客观地看着呼吸,这个时候呼吸就不会不自然。但如果你在关注的时候,忍不住想要控制和用力,呼吸就会不自然。所以观察呼吸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用来检查我们的心是不是处在足够放松的状态。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自己在静坐时念头不停,很有挫败感
林曦老师:我们是活人,当然念头会不停,但能觉知到念头不停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接下来需要放松,因为挫败会让你的呼吸加快。我们的呼吸就像一个指标,情绪激动时呼吸的频率就会上升,因为需要更多的能量。当你的心念比较安静,整个人比较沉静的时候,呼吸就会慢下来。观察呼吸会影响念头,观察念头就会影响呼吸,但是二者的关键是不要用力,因为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体会到老子讲的“反者道之动”,你越松手,越放松,就是这样。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没有办法坚持每天静坐,总是犯困。
林曦老师:那就隔天静坐,一周想起几次静坐就可以了。我们在行动中,总是会给自己施加很多的评判,但其实,这些评判是多余的。禅宗讲,“饥来吃饭,困来眠”,做什么就做,不做就放下。我们小的时候,老师都会说,不要玩的时候想着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想着玩,哪样事情都没有做好。全然地投入,就可以全然轻松地放下,这是非常节能的。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请问老师,怎样是比较好的呼吸状态?
林曦老师:比较好的呼吸状态,本质上就是自然的呼吸状态。不经过人为的操控,不被你的念头和意识加快速度,而是自然、平缓、放松的呼吸,有深度的呼吸。一提到深度,我们就想要呼吸得更深,抓得更紧,更用力,但其实不是。正如在《童蒙止观》中学过,“风喘气息”的息就是最好的呼吸状态。
林曦老师关于静坐常见问题的Q&A
问题:有时会为了安宁的感觉主动去静坐,后来会提醒自己不要滋生这种贪念,结果轻快的感觉就消失了,呼吸也不顺畅了,请问这样是正确的吗?
林曦老师:桐学,为什么要想这么多呢 所谓不取也不舍,不要贪着一个快乐的感觉,但是同时你也不用舍弃它。我们总是想用头脑做太多事,而不愿意当一个安静的观众。静坐是什么都不做的艺术,你坐在那里,让你的心回到心的位置,安安稳稳地坐好观察,身体有它的智慧,会自己去运作。
|
|